摘要: 她是携着山河来的。不是挟泰山以超北海的壮阔,也不是拥江河而纳百川的磅礴,是晨课上玻璃窗巾映出的默默守候的背影;是晚自习讲台上春风化雨的勉励。她是我的班主任,也是我的地理老师——李丹丹,那位把天地写进眼 ...
| 不是挟泰山以超北海的壮阔,也不是拥江河而纳百川的磅礴,是晨课上玻璃窗巾映出的默默守候的背影;是晚自习讲台上春风化雨的勉励。她是我的班主任,也是我的地理老师——李丹丹,那位把天地写进眼眸,把光阴酿成箴言的引路人。 她教学有水平,将书本知识与现实应用相联系,以创新形式、风趣语言培养我们的能力。讲大气环流时,她在课堂搬出走马灯,组织学生实践展现环流原理;讲风力作用时,她指着剥落的墙面,清晰易懂地说明风化与侵蚀的区别。正是因此,当看到她的面孔出现在"优秀教师"一栏时,才会让我们会心一笑,只觉她值得。真正的教学智慧,从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顺应新时代号召的培育素养,引导创新。她以实例让我明白了新时代育的转变。 她是兼具壮士肝胆与地母仁心的大姐姐:以壮士的刚劲,教我们立爱国之志、修孝亲之德,在大是大非前挺直脊梁;以地母的温柔教我们整衣冠,守时序,在日常琐碎里浸润温情。还记得《女儿红》书中一句"一半壮士一半地母,我是这么看世间女儿的。"她便是那片红巾最止我们铭心的一抹。那抹红,是给我们进行爱国教育的国旗红;是母亲节时教我们折康乃馨的纸花红;也是志愿巡班时轻声嘱咐吃饭的马甲红。这三抹红,从不是孤立的色彩,而是共同为我们的青春绘就了最厚重的底色——既有向上的信仰,又有向内的柔软,更有向善的温度。这抹底色,会伴着桃李盛开,让我们无论身处何方,都记得如何做一个有情怀、有担当、有温情的人。她是兼具慧眼与匠心的伯乐,以慧眼观学子之优,以匠心补众生之缺,善发掘,巧弥缝。她总能说出每个人的优点,以独具一格又有理有据的语言挖掘我们的潜力。而这背后,隐藏的着她的细心与语言艺术。偶提起姐弟的衣锦还乡,她眼底也有转瞬即逝的落寞——那落寞无关不满,只是一手粉笔灰的清苦,与旁人的荣光形成了无声对照。可伯乐无言,桃李自芳。她是藏于尘世的伯乐;从不说薪资微薄、不计名利得失,只将光阴折成教案批注,将心血熬成课堂箴言,于繁华世间独守校园宁静,于物质之外珍惜我们眼中的光亮。世人常赞千里马驰骋天下,却少提伯乐挑灯相马的背影。可她从不在意这份无名,只以慧眼识所长,以匠心补不足,以耐心候成长。而当其桃李满天下,我们便会惊觉:她伏案备课的剪影、循循善诱的话语、温暖恳切的批语,早已织成了最厚重的勋章。 真正的伯乐不求闻达,真正的师者不计回报。教师的光环从不是自带的勋章,而是一位位教育者用行动镌刻的荣光。 最后,回归到她起的班名:李子园——这份独属于我们的浪漫。我们不常感性,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爱园中守望者的那抹红,也期待她能在桃李绽放时于春风中浅笑颔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