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本次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漯河五高师生通过新闻网站、新媒体平台等多个渠道、多种形式自主收听收看,反响热烈。 思政课教师学习热议 






 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时,我关注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论述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站在历史交汇点上,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二十大提出这个任务,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大势,将引领时代潮流,充分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真倾听时代声音,积极解决时代课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思想境界。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进程,及时把握实践新变化,准确反映新时代的特点。我坚信我们必将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邢军伟 回首百年党史,创业之初筚路蓝缕,奋斗征程波澜壮阔,伟大成就灿烂辉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我深感无比自豪和骄傲。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党的优良传统,立足本职岗位,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全身心投入到党的教育事业中去。坚持用心用情讲好思政课,引导学生不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牢固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是内在一致和高度统一的,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引导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张轶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我们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这句话令我感动深思。“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观点的中国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伦理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改革开放以来,山川巨变,江河锦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人民真正享受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相信在党的带领下,全国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祖国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楚建华 今天,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以“不忘来时路”的初心,厚植为民情怀。一路走来,我们党始终想着人民、念着人民、放心不下人民,源于对“人民至上”的认同与坚守,体现的是将人民群众铭记于心的深情厚谊。砥砺奋进的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最深情的表白,也是对中国未来的承诺。你好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加油,中国!——应君霞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董晓杰 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时,最先注意到人民大会堂悬挂的标语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时,此处标语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标语的更新,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全党的新征程、新使命。我国在党的领导下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实现中国梦。——张书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用实际行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乔明杰 青年学生学习热议 




 从小小的江船到巍峨巨轮,从救亡图存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二十大开幕式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报告。过去几年中,中华民族经历了疫情的考验,经历了洪水的冲击,经历了山火的威胁,中国人民携起手来克服一个又一个难关,越过一座又一座大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的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今日的中华“上可五天揽日,下可五洋捉鳖,谈笑凯歌回”。吾辈同胞们更应肩负起自己的使命与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初心如磐勇毅向前,使命在肩永远年轻,百年大党风华正茂。航向一经标定,航道无限广阔,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指引下,中国人民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中国发展具有无比深厚的潜力,中华民族具有无比强大的定力。 ——高二年级曾航 十月乃一年黄金季,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二十大便如期而至。今天定是不平凡的一天,定是要被写在党史上的一天,原因是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数时的发言,既是对去的回顾、总结,又是对未来的展望,寄托。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发言中,我不禁回忆起这五年的惊涛骇浪,踔厉奋发,“拍绳、打虎”严格有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体系规模最大……与祖国共进步的我亦时刻不敢忘记这光芒的背后是无数为祖国建设事业焚膏继晷的英雄,生于大山、奋于大山的黄文秀,心怀“禾下乘凉梦”的袁隆平,用生命托举大山女孩未来的张桂梅,千千万万个奋斗者在自己的领域发光、散热,让中国不再需要炬火,因为中国便是唯一的光。过去五年用汗水换来的成就已化为勋章刻在党史上,印在人的心中。如今,接力棒已传递,十七、八岁的青年们,你们准备好奋进了吗?各位青年,请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挑灯看剑、共赴未来。 ——高二年级胡晨曦 时间的脚步铿锵有力,万众瞩目中,金秋十月,党的二十大如期召开。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继续奋斗,铿锵有力,磅礴恢宏。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上总结了我国近阶段取得的各项成就,同时面对我国的国情和复杂的社会形势,指出我们仍需面临的难关。接着,展望未来,指出我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迈步向前,志在必得。二十大为我们今后指明方向,是我们再度起航的港口。二十大的召开是祖国发展的写照,是民族复兴的步履所在。 当代中国已由小小红船成长为巍巍巨轮,但在波涛汹涌的世界中航行,仍需居安思危。恰是风华正茂时,继往开来再出发,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勇往直前,再度扬帆起航。 ——高二年级周怡辰 会议首先对我国近五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作了详细的报告,党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长远大事,推动党和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十年来,党的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了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推进“一国两制”的实践,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这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持续推进我国的高质量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都要达到更高的标准。在国际上,我们要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承担起中国的大国担当。作为新青年的我,面对这样的大好时代,我们更要矢志不渝,响应时代的召唤,为强国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高二年级邢玮笛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望历史。过去几年里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取得非凡成就。立足当下。我们应时刻保持居安思危,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在党的领导下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展望未来。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将在本世纪实现,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有所进步,取得成就。致广大而尽精微,从小事做起,拼搏奋斗维护国家统一,争取国家荣誉,汇聚中国力量,期待中华儿女携手向前共创未来。 ——高二年级侯彭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