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主义真 新华社记者 英雄,因对信仰的执着而伟大,因对理想的忠贞而崇高。 2021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走上授勋台,亲自为“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以党内最高荣誉致敬先锋楷模,号召全体党员为党的理想信念顽强奋斗、不懈奋斗。 回望百年征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信仰为旗、以真理为路,在危难中启航,在绝境中抗争,在平凡中奉献,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勇往奋进,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放眼历史星空,一串串璀璨的名字如簇簇烈焰,如闪闪红星,点亮理想信念的灯塔,指引亿万人民劈波斩浪、一往无前,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他们的信仰永不磨灭,他们的事业永世长存! 坚守信仰,真理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习近平 “爷爷百年前的梦想,今天已经实现!”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当天,李大钊之孙李宏塔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他看到广场上漫卷的红旗,一如昔日祖父心中那赤旗世界的理想。 94年前,在距离此地约2公里的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森然兀立的绞刑架下,李大钊目光坦荡、平静如常:“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 这位笃信共产主义“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的播火者,在黑暗岁月里以如山信仰和血肉之躯点燃了共产主义的火炬。 1917年11月,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 一年后,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历史的潮流。 彼时,意识到“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认定“马克思的学说真是拯救中国的导星”,坚信“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陈望道就是其中的一位。 1920年早春,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一间破旧柴屋里,这位29岁的青年,沉浸于《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不知不觉中,“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 真理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图为参观者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内拍摄油画作品《星火》。 新华社记者 刘颖/摄 这本闪耀着真理光芒的小册子,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演化的规律,指引着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吸引着无数先进的中国人心驰之、神往之、践行之。 1921年1月,毛泽东复信蔡和森,对其提出的“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表示:“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同年夏天,上海一座石库门里,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年轻人为着同一理想走到一起,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 如今,在中共一大纪念馆,高3米、宽7米的巨幅油画《星火》吸引着参观者驻足。画面上,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50余名成员昂首阔步,意气风发。 在理想的旗帜下,追随者的队伍越来越长。 1924年春节,出生于地主家庭的吴焕先,把自己从学校带回来的马克思像恭恭敬敬地贴在家里的供桌上方。 “这位大胡子外国老头儿,可是个好老头儿。他的名字叫马克思。他是我们穷人闹革命的导师。按照他的方法干,我们一定会创造出一个新社会。”吴焕先对家人说。 入党后,吴焕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家的佃户、债农请到家中,当面把租地契约和债务借据烧个一干二净,彻底背叛了自己的地主阶级家庭,坚定走上了革命道路。 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理想的光辉永远夺目。 1929年5月19日,面对敌人高举的屠刀,34岁的共产党员刘仁堪仍坚持向群众宣传红色信仰。 在被敌人凶残地割去舌头后,他忍住剧痛用脚趾蘸着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六个鲜红大字。 身陷囹圄的夏明翰,发出“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的豪迈誓言; “不要荣誉,不要功建”的殷夫,“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 只因坚定“信服科学的社会主义”的钱学森,毅然归国投身“两弹一星”研制; 笃信“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的黄文秀,以生命践行了她在入党申请书中写下的誓言; ……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一代代共产党人振臂而呼、刺向黑暗,将理想信念凝聚成“人类不可战胜的力量”。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习近平总书记说。 “一百年前,古老的中华大地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播撒信仰的火种,点亮真理的强光。” 2021年7月1日,天安门广场,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向百年大党致献词。清亮而铿锵的声音,在中华大地久久回荡。 献身理想,视死如归谱写英雄史诗 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 1934年底,在与敌人鏖战多日、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担任后卫任务的红34师被敌人截断,几乎全部牺牲。 师长陈树湘因腹部中弹被捕,敌人用担架抬着他想去邀功。29岁的陈树湘强忍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自己的肠子,用力绞断后壮烈牺牲,兑现了自己“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 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面临饥寒交迫、弹尽粮绝的生死一线,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无数红军将士不避斧钺、舍生忘死? “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因为红军是一支有理想信念的革命军队,才能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绝境重生”。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答案。 这支充盈着精神之“钙”的队伍,骨头从来都很硬。 “我是共产党员,就是筋骨变成灰,也还是百分之百的共产主义者。我为主义,为人民而死,死而无怨!”
地址:河南省漯河市海河路西段第五高级中学 电话:0395-6186038 豫ICP备16014723号-1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