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9月14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马明超到漯河五高,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并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以文化赋能思政育人”为主题,为师生讲授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思政课。座谈会上,漯河五高领导代表、班主任代表、思政课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分别发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源泉和精神标识,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为引导全市人民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市掀起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为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凝聚精神力量,现将漯河五高师生代表发言进行选登。 铸魂育人 强思政队伍 活动引领 燃信仰之火 ■漯河五高党委书记 申中华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校始终将思政课建设放在首位,并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健全工作机制,在总体要求上把好“总开关”。学校成立了思政课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定期召开政教、团委、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工作会议,对学生思政课情况进行调研和指导,拓宽课堂渠道,提高师资水平,保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深入推进思政课建设提质增效。 提升专业水平,在思政队伍上建强“主力军”。学校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立漯河五高思政名师工作室,开展思政课题研究,为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和教科研搭建新平台;开展“思政大练兵”活动,推动思政课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通过“青蓝工程”“思政金课大比武”等,助力青年教师提升专业水平。 推进思政课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思政”格局。除思想政治课教师外,学校语文、地理、历史、美术等学科教师也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融入路径。学校还将校级领导、党支部书记、班主任和校外专家学者纳入学校思想政治课授课队伍,在师生中经常性举办思想政治课大讲堂,邀请道德模范人物、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市委宣讲团成员、“大国工匠”获得者来校讲课,不断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水平、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整合特色资源,在内容设计上畅通“主渠道”。各年级均按照课标要求开足开齐思想政治课,整合鲜活实用的特色资源,通过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体艺术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用创新方式讲好思政课,让学生在思政教育活动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知行合一中融入社会思政大课堂。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除日常课堂上的思政教育外,学校还开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培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法治教育宣讲进校园活动等;召开“开学第一课”思政教育班会,主题为“维护国家安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反邪教”等;开展“七一”建党节红色观影、到红色教育基地伊坪书屋参观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清明节祭先烈、端午节包粽子、重阳节敬老爱老活动等。学校在思政内容设计上畅通“主渠道”、广泛引进,用学生听得懂的方式、看得见的事实讲授思政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今后,漯河五高将以此次思政课为契机,切实增强思政课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担起主体责任,强化思政课队伍建设,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切实提升思政课质效,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构建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思政”格局,进一步扩大思政课育人效果,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用心传承文明 用行成就未来 ■漯河五高班主任 周淑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渗透到中国人的骨髓里,是文化的DNA。”教育部明确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班主任工作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班主任要主动提升传统文化修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其受益。我校班主任通过自学、集中培训、观看视频、阅读经典书籍等多种方式,主动提升传统文化修养。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学会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因素管理、影响学生。用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引导学生,有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谦虚、勤奋、自强不息等观念融入日常管理,采取谈心等形式,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要用仁爱之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征、学习情况。当他们做得不好的时候,要有耐心,抓住合适的教育时机,用爱感化学生;要冷静地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其转变。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作为班主任,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为班级管理助力,不仅能营造浓重的文化氛围、建立厚德笃学的班级生态,还能借传统文化深厚的德育功能使学生成才、坚定文化自信。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有四种做法。一是让墙壁“说话”。张贴传统文化名言名句,发挥其警示和劝诫作用,帮助学生提升思想境界。二是让黑板“发言”。利用黑板一角,开辟《每日名言警句》专栏,鼓励每个学生参与摘录分享,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三是让经典书籍“守候”。将经典书籍《史记》《论语》等摆在教室图书角的醒目位置,让学生利用课间、饭后时间浸润书香,汲取经典文化营养,提升文化素质。四是让黑板报“发光”。利用黑板报宣传不同主题的传统文化,如“尊师重教”“感恩”“爱国主义教育”等。 在班级日常管理中,要针对具体的问题适时召开主题班会。比如:针对个别学生缺乏人生理想、意志薄弱、目光短浅、个人主义思想较为严重等问题,适时召开感恩教育班会、责任和担当教育班会等,用经典人物故事、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和熏陶学生。借助主题班会,我们还会开展围绕考试的诚信教育等。 总之,作为班主任,我们期望学生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下成长,也期盼他们能牢记中华的根,敢于走在时代前沿,做一个合格的新时代建设者。 创新理论引领 赋能高中思政课 ■漯河五高思政课教师 赵亚南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讲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这为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具体路径。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自己不能明白的,就无法让别人明白;自己不相信的,就无法让别人相信;自己不喜欢的,就无法让别人喜欢。以大家熟知的电视剧为例,无论是1987年版《红楼梦》还是1994年版《三国演义》,导演、编剧、演员等都通读原著和相关史料,多数演员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有充分的了解。多少年过去了,电视剧中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等经典情节依旧被观众津津乐道。思政课教师想要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不能空洞地说教和喊口号,要像那些经典影视剧的导演、编剧、演员那样进行深入的研究。思政课教师只有做到自身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才能讲得有底气,才能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学校思政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深刻领悟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精髓要义,带领学生体悟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导学生涉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重要篇目,让学生明晰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讲好思政课提供了内容支撑。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这些举世瞩目成就讲好思政课,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当前,我校思政课教师将时代发展成就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用生动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脚下的土地。如:借鉴《典籍里的中国》节目中的先贤圆梦环节,让许慎跟随当代读书人亲见国家语委“通用汉字全息数据库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了解后世数字化“说文解字”,进而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体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作用,感悟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强大的生命力,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广阔天地中成长为富有朝气和梦想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用党的创新理论开展启迪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文化认同感,引导其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厚植爱国情怀。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反思,不断调整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吸引力,使其兼顾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世界与本土,把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传递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坚定文化自信 坚持传承创新 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漯河五高高一(9)班 朱文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深刻意识到,我们不仅是文化的受益者,还是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我们肩负着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的重任。 传承,是我们的责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历史长河。诗词歌赋、四书五经、书法国画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更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我还记得,在去年的学校文化节上,我参加了书法比赛。当我用毛笔在宣纸上写下“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时,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人产生了共鸣。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它不仅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还塑造了我们的民族性格、培养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创新,是我们的使命。传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它需要在新时代中找到新的表达方式,更好地被当代人理解和接受。我尝试将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结合,模仿创作了一首歌。歌词取自《诗经》,旋律融合了流行音乐元素。当我站在学校的文艺会演舞台上唱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时,同学们眼中的惊喜与认同让我自豪。这让我意识到,创新不仅可以让传统文化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还能激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通过创新,我们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有了新的生命力,让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传播,是我们的行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分享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让世界看到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创新的中国。我曾经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篇关于解读《弟子规》的文章,获得大量转发和点赞。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每一个小小的行动都能汇聚成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强大力量。 我将和许许多多同学一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手中得到传承,得到创新发展。我们要让这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传承中华文化 筑牢自信之基 ■漯河五高高二(8)班 张祎琳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们的直言义行中,有孔孟礼仪的绵延;我们的举手投足里,有魏晋风骨的接续;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有华夏智慧的结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责任,还是时代使命。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喊口号就可以轻松完成的事。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化虚无主义倾向。通过教育体系和社会实践等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非常有必要。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仁爱、诚信、正义、和合等思想理念融入现代生活,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散步时,多关注幸福渠边关于传统文化的解说;语文课上,深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校园里,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端午包粽子”等传统节日活动……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还要注重创新,关注文创产品,在理解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高创新能力,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相融合。 在增强文化自信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假期到许慎文化园、贾湖遗址等身边的文化场所,了解本地文化、传统习俗,还可以有计划地到其他文化旅游城市参观学习,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与时俱进,持续创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书香引领风尚 文化塑造风骨 ■漯河五高高三(11)班 骆梓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元曲,从琴棋书画到礼乐射御,从孝悌忠信到精忠报国……祖先给我们留下数不尽的文化宝藏。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民族的瑰宝,还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与魂。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我们明白了什么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什么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遗憾,什么是“长风破浪终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学习和传承。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要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我们可以多读经典著作,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积极参加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道德规范,做有文化、有素养的新时代青年。高一上学期,老师曾带领我们到许慎文化园参观学习。在那里,我了解了许多关于许慎的故事。他的《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系统地解释了当时人们使用的汉字的形、音、义,对后世的汉字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进行了系统介绍的许慎曾经生活在我现在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真令人自豪。如果我们对此一无所知,何谈文化自信?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要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我们要积极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来增强文化自信。暑假期间,我深入了解了位于舞阳县北舞渡镇的贾湖遗址。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之悠久、资源之丰富,增强了文化自信。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明确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强调“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指明方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历史的尊重,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它让我们在全球化浪潮中坚守自我、绽放独特的光彩。 让我们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风采。 来源:漯河日报 |
地址:河南省漯河市海河路西段第五高级中学 电话:0395-6186038 豫ICP备16014723号-1
Copyright 2007-2018 © hnlhwg.net Rights Reserved.网站技术支持:漯河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