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深的牵挂 ——习近平总书记与脱贫攻坚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 “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一路走来,初心不改,贫困群众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深的牵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最坚定的信念、最深厚的感情致力于脱贫攻坚,为困难群众摆脱贫困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明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引领打赢脱贫攻坚战,兑现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如今,中国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乡村振兴如火如荼,老乡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为了这个庄严承诺 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依然放不下。 2022年1月26日,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风雪严寒来到山西省临汾市。 下党乡位于闽东大山深处,是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最边远的山乡。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开启了下党乡摆脱贫困的历史进程。图为2022年2月拍摄的下党乡雪景。 福建日报供图 “我今天到山西来,主要是关心去年灾情对大家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看了你们村,新建的房子质量很好,补贴也到位,老百姓家里年货备得足,很有年味,我心里有了底。” 风雪中的足迹,铭刻着最深的牵挂。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一个多月后,习近平总书记顶风冒雪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 “要看就要真看,看真贫”。真挚的话语饱含着总书记对于贫困现状的担忧和兑现承诺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盘腿坐在老乡家的炕上,同乡亲手拉手,详细询问生活上的困难,并鼓励大家:“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地址:河南省漯河市海河路西段第五高级中学 电话:0395-6186038 豫ICP备16014723号-1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
|